社會信用制度是市場經濟基礎制度。交通運輸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領域。近年來,交通運輸行業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關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決策部署,因地制宜開展實踐探索,加快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,推動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。為加強交流互鑒、推廣經驗做法,交通運輸部組織征集了相關典型案例,陸續連載介紹。
本期推出系列四:守信激勵。
山東 “信用+船檢”便企服務覆蓋全省 推動降低守信企業經營成本 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將信用管理融入船舶檢驗工作,通過加強信用信息共享、實施分級分類監管、推動守信激勵措施等手段,構建起“守信受益、失信受限”的信用監管格局,實現“信用+船檢”便企服務場景應用覆蓋全省,為誠信企業提供更多發展機遇和空間。 (一)一戶一檔精準畫像,信用信息全省共享。在山東省交通運輸行業信用信息綜合管理平臺中開發“船舶檢驗”模塊,包含“船舶經營人信息”“船舶信息”“信用承諾”“守信激勵名單”“重點關注名單”五大功能。各船舶檢驗機構依托“信用交通·山東”平臺統一開展信用管理,實現全省范圍內船舶檢驗業務領域信用信息互聯互通和協同共享。通過檢驗實施、海事監管信息收集、船舶變更檢驗機構及船東意見反饋等方式多維度收集信用信息,逐步建立船舶檢驗業務領域經營主體的“一戶式”信用檔案,對經營主體進行信用畫像,為實施分級分類監管夯實基礎。 (二)五類主體納入監管,明確守信激勵措施。將船舶及其所有人或經營人、船舶設計單位、船舶修造廠、船用產品廠、檢測檢驗機構5類責任主體納入信用管理范圍,對守信主體實施以下便利優化措施:一是在開展行政確認或業務受理時,根據情況實施“綠色通道”“容缺辦理”等便利化措施;二是結合船舶建造單位規模化生產特點,對安全風險低且非首制船的同型船,實施批量建造檢驗;三是根據船舶的不同風險等級,推行船舶自檢和承諾聲明書制,實施免檢、便利發證等政策,分級分類實施營運檢驗免于檢驗、集中檢驗、營運檢驗、替代檢驗等。 (三)優化船舶檢驗流程,降低守信企業成本。通過實施容缺辦理、信任檢驗、免于檢驗、替代檢驗等守信激勵措施,有效優化船舶檢驗流程,顯著縮短檢驗周期,大幅降低時間成本,切實提升守信主體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。截至目前,全省累計對守信船廠實施船舶建造批量檢驗(信任檢驗)669艘次,實施營運船舶分類檢驗130艘次,對守信船舶所有人免于年度檢驗649艘次,對信用較好、風險較小的船舶實施集中檢驗1648艘次、替代檢驗317艘次,享受便利措施船舶占應檢盡檢船舶比例為52.74%。船舶建造、檢驗、發證的周期平均提前約1個月,船舶生產企業經濟效益明顯提升。 江蘇 全省推廣“信易+” 守信激勵應用場景 讓誠信主體享受 “信用交通”紅利 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在行政事務、交通出行、社會服務等方面大力推進 “信易+” 守信激勵應用,初步形成行業部門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、多方合作的信用服務應用發展氛圍,讓更多的誠信主體享受“信用交通”紅利。 (一)推進“信易+行政事務”場景應用,提升政務服務效率。在行政審批、項目受理、備案登記、招標采購等行政事務方面,將信用承諾、信用查詢等信用工具嵌入業務辦理環節,全面實施“信易批”“信易檢”等應用場景,對守信企業實施“綠色通道”“容缺受理”等便利服務措施,簡化審批環節,縮短辦理時限,為企業提供高效服務。2024年,全省“信易批”優先辦件量9216件。全省享受“信易檢”優先服務的車輛、船舶數量1114輛(艘),節約時間約639小時,節約成本約3.5萬元。 (二)拓展“信易+交通出行”場景應用,強化守信優先服務。將經營主體信用評價結果與公共交通出行服務、基礎設施通行服務等相結合,建立完善“信易行”“信易航”“信易充”“信易+出租”等優先服務機制,對于信用評價等級高的經營主體提供優先通行、減免費用及其它增值服務。2024年,全省“信易行”惠及人員數1127人,減免優惠金額256.69萬元;全省“信易航”過閘船舶節省時間約6096小時,節約成本約76萬元。連云港為信用較好的出租車、網約車公司提供優惠、便捷的充電服務。無錫市在客運樞紐推行“信易+出租”場景應用,實施出租車短途補單制度,有效提升了出租服務水平。 (三)豐富“信易+社會服務”場景應用,突出信用惠民便企。積極推進交通運輸行業信用與社會信用融合發展,鼓勵社會力量共同參與交通運輸市場守信激勵服務,不斷豐富“信易貸”“信易惠”“信易保”“信易修”“信易培”等“信易+社會服務”惠民便企應用場景,助力優化營商環境。2024年,在“信易貸”方面,協調金融機構為守信主體給予優惠措施,全省共服務2239戶,貸款金額70億元;在“信易惠”方面,在交通工程建設招投標中給予守信企業投標保證金減免等惠企措施,全年共惠及5131家,減免資金額近10億元;在“信易?!狈矫?,協調保險機構對交通運輸守信市場主體在購買保險、事故理賠、道路救援等方面享受優惠或便利,全年共惠及車輛3957輛,優惠額343.87萬元。在“信易修”“信易培”方面,協調汽修企業為誠信企業、個人在車輛維修保養、故障檢測、車輛救援等方面給予優惠和便利,協調駕培企業為社會誠信個人提供“先培后付”等服務和便利。 杭州 構建道路運輸“信用+” 增值服務場景 營造“講信用”行業生態 杭州市交通運輸局聚焦道路運輸行業發展難點、改革堵點與治理痛點,統籌政府側、社會側和市場側資源,創新打造“信用+”增值服務場景,強化誠實守信價值引導,著力營造“講信用”的道路運輸行業生態。 (一)政府側:精準監管促效能提升。建立信用分級服務機制,為AA級企業開通“白名單”綠色通道,提供專窗特辦、專員幫辦、“移動審批車”上門辦、“AI”云辦等特色服務,累計辦件超2萬件,服務企業超2300家。推行普貨企業“信用承諾辦”,提供信用風險預警服務,實施以來全市A級以上普貨企業同比增長34%。深化數字治理,打造“數字執法+客車、出租車”場景,歸集執法數據至信用評價體系,通過非現場執法和智能布控精準打擊違規失信行為,提升監管靶向性。2024年客運市場服務質量投訴率同比下降21.47%,杭州網約車合規率持續保持全國前列。 (二)社會側:信用生態為發展賦能。打造文旅服務品牌,發布誠信客運企業榜單,2024年98.4%旅游團隊選用杭州市A級以上客運企業車輛。推動“信用+低空文旅”應用場景在西溪濕地國家公園創新落地,用戶可憑“錢江分”(杭州城市個人誠信分)等相關信用資質,在西溪濕地體驗點通過“哈浮相機”小程序享受免押金租賃哈浮飛行相機服務,并可在市民卡APP市民商城信用專區和錢江分微信小程序信用消費場景,憑“錢江分”購買哈浮飛行相機享專屬優惠。出臺全省首個駕培機構服務質量評價辦法,將信用評價結果與服務質量評價融合,實施預付式消費資金分級分類監管,信用評級越好,撥付比例越高、撥付進度越快。聯合市區兩級發改、公安等部門,依托反詐宣傳,以杭州市駕培機構服務質量評價結果為依據,通過推介“浙里學車”APP和“浙里辦”APP信用杭州專區“放心駕培”三色榜單,引導高校學生選擇合規路徑和優質駕校報名學駕。2024年杭州市學駕招生人數同比增長19.4%,投訴率同比下降1.6%。 (三)市場側:增值服務助普惠民生。聯合金融機構、通信公司、中石化推出信用優質企業及人員可享高額度低利率貸款、定制通信套餐及加油優惠服務,實施以來累計向行業發放貸款金額超1.2億元,為企業和從業人員節省直接經營成本超2400萬元。打造首批40家“星級充電驛站”,試點建設“司機之家”黨群驛站,為誠信從業者提供充電、休憩等一站式專屬服務。打造物流園區“貨車司機之家”和高速公路服務區司機特惠專區,為誠信貨車司機提供洗浴、洗衣、“特價菜”、“免費生日面”等服務。全行業知信守信用信的良好氛圍顯著提升。 廈門 創新“信用+大數據+金融” 解決港航企業融資難題 廈門港口管理局不斷深化信用體系建設,深入挖掘信用信息價值,創新“信用+大數據+金融”模式,將企業良好信用記錄盤活為可增值的“信用資產”,推出港航企業專屬金融產品“港航信易貸”,有效解決港航企業融資難題。 (一)夯實制度基礎,健全完善信用監管體系。出臺《廈門港航生產經營人信用評價管理辦法》,委托廈門船東協會作為第三方評價機構,每年度開展企業信用等級評價,發布守信示范企業和失信企業名單。制定信用信息管理、分級分類監管等一系列配套機制,建立廈門港信用信息平臺,歸集企業信用信息,聯合廈門市信易貸平臺,在全國率先開展“信易貸”領域數據要素隱私計算聯盟試點。強化行業信用監管,將信用制度和手段應用行業監管全過程,2024年度,廈門港AA級“守信示范企業”增加到179家,失信企業實現清零,港航業治理水平顯著提升。 (二)強化數據賦能,精準構建企業信用畫像。聚合跨部門信用數據,通過融合港口、海事、船級社三方信用數據源,提高企業信用畫像精準度。強化信用數據歸集,編織港航信用信息“一張網”,通過移動終端隨時隨地采集上報信息,實現政府部門間信用信息共享等。培育信用數據應用生態,通過廈門市“信易貸”平臺開通數據共享交換通道、建設線上服務專區,打造信用數據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生態鏈,實現數據賦能。 (三)創新金融產品,顯著提升港航發展動力。創新“信用+金融”模式,引導中國銀行等6家金融機構針對特色產業開發專項“信易貸”產品,銀行根據企業信用進行放貸,守信企業能獲取更低成本、更高額度融資,使信用無形資產真正轉化成“真金白銀”。不斷迭代升級金融產品,從授信額度、融資成本、受益覆蓋面等優化提升,滿足港航企業購置大型船舶、技術設備更新、綠色低碳發展等多元化資金需求。政銀企三方共同研發設計企業網上申請融資貸款授信評分模型,由金融機構通過平臺實現實時測算預授信額度,有效提升貸前審查效率。截至目前,共為101家港航企業融資53.21億元人民幣,廈門港船舶運力增長至556.5萬載重噸(民營企業占90%)。 長江 三峽 實施“信用+船舶過閘” 守信激勵 推動三峽樞紐安全高效 綠色通航 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創新構建并縱深推進三峽通航誠信管理體系,錨定船公司、船舶、船員(以下簡稱“三船”)誠信管理核心,依托信用數字化手段,將信用評價深度融入通航管理全流程,突出守信激勵導向,有力激發管理主體內生動力,顯著提升三峽樞紐通航安全、效率與綠色發展水平。 (一)創新制度供給,筑牢信用管理基礎。在船閘行業率先建立科學完備的誠信管理制度體系。以《三峽通航誠信管理辦法》為基礎,嚴格遵循行業法規及上級規范性文件,清晰界定守信、失信行為。創新構建信用評價、分級分類、異議申訴機制,將安全生產、污染防控、社會履責等全流程表現納入信用積分管理??茖W設立“一票否決”安全紅線條款,對正向行為實行專項誠信加分激勵,為精準落實守信激勵筑牢制度基礎。 (二)強化守信激勵,釋放誠信主體活力。以守信激勵為引擎,將優質通航資源優先配置給高信用主體。推行優先過閘服務,對高信用等級船舶實施免排隊優先過閘獎勵,每年兌現獎勵超100艘次,顯著提升船舶運營效率。實施榮譽表彰激勵,每年組織開展“十佳”誠信船公司、船舶和船長評比表彰活動,對獲得“十佳”誠信船長榮譽的船員進行通報表揚、授予證書并建議其所在公司實施獎勵。推行信用積分應用,船公司可用誠信積分兌換優先過閘等實際便利,實現信用價值有效轉化。實施差異化監管服務,依據信用等級動態調整監管頻次,對守信主體提供更便捷服務,針對性降低合規成本。據統計“三船”誠信扣分記錄同比減少26.7%,其中,船公司扣分減少72.24%,船舶扣分減少14.7%,船員扣分減少24.71%,涉及違反通航安全管理規定的海事違法案件數同比下降62.79%。 (三)深化特色應用,拓展信用管理維度。將信用管理深度嵌入核心業務鏈條,打造特色信用應用場景。推行“船長責任制”管理模式,通過強化船長履職管理約束船舶行為,有效推動“三船”主體責任落實,提升行業自律意識。構建綠色航運激勵機制,對完成受電設施改造、規范使用岸電、主動交付污染物的船舶實施誠信加分,守信船舶成為綠色發展主力軍。據統計,岸電實驗區已為1.8萬余艘次船舶提供清潔能源服務,供電近2750萬度,相當于標準煤約1.1萬噸,減少各類氣體排放超2.8萬噸;過閘船舶自覺交付垃圾近4500噸、生活污水35萬立方米、含油污水超9400立方米、殘油廢油超466立方米。實施全鏈條信用監管,將遠程申報、待閘錨泊、安全檢查等全流程納入信用監管范疇,監管范圍延伸至調度水域,實現“三船”行為實時信用記錄。建立區域信用協同機制,協調港航、公安、社會誠信管理機構等多部門建立聯合獎懲機制,對長航局、長江海事局評定的A級以上高信用船舶同等給予優先過閘激勵,對失信船舶實施跨區域聯合懲戒。 (四)推動行業自治,共建誠信通航生態。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治理模式,推動形成行業自治格局。建立信用信息公開機制,向社會公示誠信典型與失信主體名單,使三峽河段信用信息成為市場資源配置重要依據,引導市場主體自覺守信。激發企業內生治理動力,誠信管理制度獲行業廣泛認同,船公司逐步將信用管理納入內部考核體系,實現信用管理內化于心。強化信用結果多維運用,將船員誠信評定作為船公司管理及行政管理重要依據,形成個人與組織信用聯動效應。隨著守信激勵措施深入實施,船方“誠實守信、文明通航”意識顯著增強。